詳情
一說到“虛”,很多人說得最多的就是氣虛、脾虛、陽虛、陰虛..……
一、氣虛
雖然這些虛癥,我們都知道,但當我們自己身體真出現問題時,卻又不能判斷出來到底是哪種。那么,它們有什么不同表現和癥狀,我們該如何自己判斷?又該怎么補?
常見的氣虛有肺氣虛、脾氣虛。聲音低微、少氣懶言是肺氣虛的主要表現。
在中醫上,肺主一身之氣,肺主氣,司呼吸。所以這次新冠肺炎中,一些患者表現為呼吸困難,稍微喘兩口氣就出汗,人說話沒有力氣等,都是肺氣虛的表現。
二、脾虛
脾主運化,所以有的人表現為神疲乏力,臉色也顯得蒼白,吃完東西肚子脹,或者大便比較稀,摸摸脈搏表現為一點力都沒有,即脈無力,這些都是脾虛證表現。
三、陽虛
中醫講陽虛則寒,所以陽虛一定有寒象表現。
以脾為例,在脾氣虛的基礎上出現了寒象,那就叫脾陽虛。具體表現為在氣虛的基礎上出現手足不溫,胃怕涼,吃點涼的就拉肚子。
脾腎陽虛則是在脾陽虛表現的基礎上,還會出現腰膝冷痛等現象,有的人會覺得腰好像有冷風吹似的。
四、陰虛
陰虛,最常見肺陰虛、腎陰虛。
肺陰虛主要表現為咽干,鼻子干、聲音嘶啞,有時候干咳沒有痰,或者痰非常黏,咯出來也非常的困難,還會出現盜汗,沒有舌苔或者舌苔非常少。
腎陰虛表現為腰膝酸軟,但不怕冷,會表現為手足心熱,此外還會有頭暈、耳鳴、失眠、多夢,甚至遺精等表現。
五、很多人感覺自己虛,總想要補補,卻不知道該如何對癥進補?
人參、太子參、黨參、黃芪是常見的補氣虛藥材,肺氣虛、脾氣虛都可以用。但是也有所區別,人參有生曬參、紅參、高麗參等,生曬參、高麗參、紅參相對偏溫,容易上火;西洋參相對滋補,不容易上火。
太子參也不容易上火,但是太子參跟人參比較,作用比較弱。黨參、黃芪是性價比很高的藥材,可以代茶飲、可以藥食同源煲湯。
另外,肉蓯蓉、益智仁、鎖陽、沙苑子這樣的藥物,有很好的壯陽補虛作用;百合、黃精、蘆根、銀耳等藥食同源的藥物,能夠起到潤肺、補肺虛的作用;血虛、氣虛,可以用點阿膠、當歸、紅棗等。
最后提醒大家,自己判斷體質并自行進補還是有一定的風險,還是要遵醫囑進行進補哦~!
關鍵詞: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下一個:
無
下一個:
無
版權所有: 北京清華池健康管理有限公司
京ICP備20021292號-1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北京
